00supergood.jpg
咖啡時光中的野餐風景/Picnic/野餐咖啡
文字、攝影/沈憲彰
本文部份刊登於GREEN[綠雜誌]vol.8 2010年12月號

---


時序推移到了十一月,今年的冬天來得早,已是個適合在屋裡躲避低溫的季節,街上逆風移動的行人都有個不遠的溫暖標地。下午七點,我正坐在咖啡店裡寫這篇文章。我原習慣坐在沿街面的玻璃窗旁,不過現在正值期中考週,我來得晚,風景好的位子早已被埋首書堆的學生領走。Carol讓給我吧台前的位子,她則移到一旁桌面較淺的座位,與我相隔一張椅子,算計起咖啡店裡的大小雜事。其實我本來不喜歡離門口太近,一來人來人往,二來總有人從後窺視的不安全感,所以從沒坐過這個位子。果然,客人進來瞄了店裡沒有位子,店長Lili客氣地送走他們說不好意思;結帳的程序也在我身邊起落;吧檯裡今天特別忙碌,三個人忙著煮咖啡、洗杯子、把鹹派加熱;餐具和餐巾紙就放在我左手邊裝紅酒的舊木箱裡,客人總要來我身旁走上一回;在另一邊的客人三兩成群,音量讓吧檯擋掉了一半。最後,鄉村音樂將這些瑣碎的音量黏合在一起,再舖上一層黃色燈光,成了溫柔飽滿的背景。我的視線與佔滿各式物品的吧檯齊高,眼前除了螢幕裡的文字與游標,沒有其他會移動的東西,所有的聲光風景來自我身後,再從我眼前的白色方形小磁磚反射。我竟沒有分心,敲鍵盤的手肘抵在拼接木桌上,讓我專心地過濾出咖啡時光裡的隻字片語。

 

P1070180.jpg

P1070071.jpg

一台電腦、一隻筆或一本書,就可以待上一個下午。咖啡店賣的其實不是咖啡,而是風景,一個取代辦公桌或書桌的舒適風景。自己一個人就認真念書、工作,全神貫注在電腦一方天地裡;朋友來了就聊上幾句,渡個上班前夕的快活。而咖啡之所以成店,往往在空間裡下了最大功夫。野餐,一張帆布、兩個人、輕便飲食、七嘴八舌,出走廚房旁的四方餐廳,為了風景之所以野餐。Carol在咖啡時光中,成就了一幕野餐生活的輕便風景,映在都市叢林裡。

 

P1070068.jpg

P1070143.jpg


Carol原以網站企劃為職,後來從0與1的冷漠資訊世界中驚醒,決定接近生活、向活生生的人氣靠攏。她說:「想開咖啡店的人很多,但是真正了解咖啡店在做什麼事的人很少。」Carol決定開店前曾在朋友的店裡打工過兩年,看到了形形色色的顧客,學到了雞毛蒜皮的瑣事。事實證明那些支撐夢想開花的枝幹阻擋不了她,很短的時間裡,找店面、設計師、施工、學習煮咖啡、做鹹派,一股做氣把咖啡店開在溫州街上。整個從無到有的過程,就像準備外出野餐般隨性、愉快。

 

P1070190.jpg

P1070170.jpg 


「野餐」的空間設計,出自Carol的表哥Ta Yang Hsu之手,在比利時出生、長大,大學畢業後曾回到台灣工作了很長一段時間。兩人從小開始的感情,讓他可以理解Carol心中的「野餐」是什麼形狀,即使不透過精確的細節敘述,也能憑藉默契勾勒出輪廓。自在、簡單、舒服等關鍵字,是兩人共有的想法。不過分極簡無垢,是讓空間溫暖的預設前提。舊家俱、拼接木料、裸露牆壁舊成了空間中的基本元素。從測繪、構想、設計、施工只歷時短短三個月,空間成形前且戰且走,就算沒有明確的處方箋,表哥也讓Carol想像中的畫面實現了。Carol說:「我並沒有一定要空間設計成什麼樣子,我信任表哥,大部分都是隨性得來的結果。唯一的堅持,吧檯是一家店的精神,要位於店的中間。」

 

P1070223.jpg

P1070120.jpg

「野餐」的前身是安親班。拆除掉多餘的隔間後,直接裸露牆壁不加修飾,不粉刷、不貼磁磚,凹凹凸凸的筆觸就刻劃在牆壁上。有時力道下得重些,紅磚也露出面來,看得見也摸得到。樑柱、牆面、廁所裡、門框邊,都看得見舊有的痕跡。其實這也是隨性決定的,兩人站在剛拆掉的隔間前一致認為「這樣也不錯,又省錢!」店裡以吧檯為中心,往內是工作區、儲藏空間,往外是嵌住吧檯的一圈座位,七八張兩人桌時而併置地排列於吧檯兩側。最經典的,也是我最喜歡的座位,緊鄰著街邊,像溫室般明亮,這裡才有過往行人的身影。緊盯著電腦的雙眼,需要適時平衡的移動風景。各自對外的高腳椅,拉長一個人的身影,也隔絕了打擾。

 

P1070193.jpg

P1070151.jpg


讓一個新空間溫潤有感的,莫過於大量撿拾而來的舊家俱。原本最外緣的座椅是要請木工訂做的,後來美麗的意外讓空間的氣氛有了完全不同的結果。Carol在住家附近的公園外發現了被淘汰不用的教堂椅,讓表哥鑑定尺寸後剛好合用,四座成排的教堂椅進了咖啡店,除了如植物嫁接般加了高度,表面漆色都保留原味。怎麼也沒想到神聖祈禱的思緒,有天飄進了咖啡香。十字架還留在椅側,教堂椅儼然成了店裡「最有精神」的物件。除了教堂椅,幾個小巧的邊櫃也由路邊拾來。木紋凸顯出時間痕跡,嵌接的細膩工法讓人為它的身世不捨。Carol不解,那麼多漂亮的舊家俱為什麼被丟棄。

 

P1070056.jpg

P1070169.jpg

 
C a ro l和表哥也常到舊料行尋寶,舊木料、舊桌椅、舊燈具等,把他們帶回來店裡重新發光,雖然要花點錢,但為環保盡些心力,總比讓另一件新品再變舊來得有意義。舊的材料或物件,持續累積歲月,每換一個主人、擔任一個職位,身上就批上一件外衣,時間漸漸過去,外衣就溶進皮膚裡,層層疊疊下就越顯其光澤。舊物每延續一次行程,無形中的價值就隨之增加,但卻沒有一絲一毫的資源被浪費。許多被大學報廢的木椅,被他倆認領回來,繼續以質樸的面貌成為野餐風景的一角;來自法國的礦燈,也繼續在台灣發亮,大小不一地垂在吧檯和餐桌上,一如其粗獷表情,電線也大喇喇的明攀在天花下。環保的綠點子不只限於使用舊材料,簡單的方法不浪費多餘資源,也是一例。野餐「溫室」裡的窗框、門框,竟選擇以最便宜的紅肉角材製成,原本位居幕後的材料躍居台前,連工班的師傅都張嘴不敢置信。鎖上最傳統的角鐵、鐵件加強結構,金屬與木頭擺明衝突,但秩序安排下質感粗糙而直接。最低限的材料,讓野餐的風景自在下更顯力度。

 

P1070095.jpg

P1070018.jpg


除了空間及傢俱上的念舊,野餐也在食材上用心。Carol拜師學藝的廚師也來自比利時,但卻積極讓台灣食材入菜。店裡的招牌─經典培根法式鹹派,原本在歐洲使用的是菠菜,到台灣用地瓜葉一試後意外地好吃對味。法式鹹派裡有來自台灣的地瓜葉,風格上的後現代拼貼,讓在地味覺進食物裡做了不同展演。來自英國的司康(Scones,類似比斯吉)抹上產自台灣的有機草莓、埔里玫瑰花、咖啡香蕉等果醬,是土洋風味的結合,美味之餘也別具綠心意。

 

P1070099.jpg

P1070073.jpg


「為什麼叫野餐?」Carol竟說那是最後才決定的,招牌也是開張當天才掛上去的。看來又是件隨性如野餐的偶發事件。我想「野餐」想像的就是一幅風景,而咖啡是讓郊遊的人待在這裡看風景的理由。一張帆布、兩個人、輕便飲食、七嘴八舌,點盞黃燈、加點念舊和綠色的溫度。意外隨性也沒錯,何況已經造就了一幅美麗的都市風景。

 

P1070146.jpg

P1070022.jpg 

 

---

更多野餐咖啡照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船橋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