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00_1380.jpg
在書寫城市之前,先墊上一張關於城市印象的複寫紙,讓記憶可以複製的從容些。

---

下筆開始書寫城市之前,我思考著,一年前的印度城市,現在已經不一樣了。但也不至於苛求,我書寫的是關於自己一年前感官虛擬的印度時空,而非客觀的印度城市本身。11個印度城市散落在土地的每個邊緣、寫在我的旅誌本裡,也被告知在斷裂成三冊的旅遊書中。一年後再閱讀那些由自己手裡染開的筆跡,竟如一篇篇別人的遊記,並在心底發出:「對!就是那樣!」的共鳴,此時此刻雖然覺得精彩且慶幸,卻也知道自己已被落在遠遠的這一端,該是再啟程的時後。一年來持續的書寫延續了印度溫度,讓一個旅行的界限並不結束在飛機降落的那一刻。雖然這樣告訴自己,那的確可能只是受限的悲鳴?還是缺少這一年的反覆洄游,這些旅行的價值並不會產生?

在貧窮的背面,海景、廣場與悠閒姿態,宣示了大城市該有的格調。我和朋友承諾,如果再回印度,一定要到Pichola湖邊吹吹風。耀眼刺鼻的粉紅城市。從這裡下車後,要走多久才會到家?破碎的德里片段,構成一個不客觀的印度首都印象。阿格拉有97.8%是泰姬瑪哈陵,當然,我不是指面積。如果你認識科比意。藏人與我,彼此因為不同程度的旅行,在印度北端的土地擦身,沒有回家。這些未見的山水,是途中的旅人告訴我的。信仰以後,就不遲疑。只須隨波,逐流向生命的終點。旅行,也是。旅行幾千公里,只為一個美麗的名字。

拼拼湊湊之餘,寫給每個城市的一句話,是否組織成了一篇前情摘要?

下筆開始書寫城市之前,我思考著,我是不是心虛?需要城市印象的惡補?像是趕赴下一個冗長的會議之前,趕緊塞進超商買來的麵包和牛奶,否則饑餓只會使接下來的幾個小時空白,即使是邊走邊吃的狼狽模樣。

---

colorindia-0005.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船橋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