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P1130896.jpg
天台上的竹院子─樹火紙博物館頂樓

文字、攝影沈憲彰
竹院子設計/蕭有志
本文刊登於GREEN[綠雜誌]vol.11 2011年6月號

---

天台上留著那群異鄉學生租屋年代的記憶,盛夏悶熱的鐵皮屋,秋節大露台的烤肉聚會,女兒牆邊與室友的啤酒心事,失戀時賴以為伴的花花草草和小狗,廉價簡便的生活克難而詩意。探究起詩意何來?除了朋友間的話語,竟是那脫離人群的都市角落,映著霓虹招牌和車流聲低鳴,僻靜而開闊。樹火紀念紙博物館找到一處天空與忙碌生活間的縫隙,將院子搬上天台,重塑一場人與人之間的溫馨聚會。


P1130904.jpg

P1130905.jpg

P1130902.jpg

P1140003.jpg

 

用文化事件把人帶上天台 

樹火紀念紙博物館成立於1995年,以長春棉紙關係企業的創辦人陳樹火為名,藏身在台北市長安東路上的一幢低調街屋,多年來以推廣紙文化為志,與社區學校教育合作、紙藝文化相關展覽、造紙手作體驗等,一路從紙的底蘊出發,在看似平凡的生活中延伸出細緻美感。近年來更突破紙的界限,擴張於生活美學的傳播,以空間作為連結人的場域,引發各式人文活動,企圖在日常與人際中點綴出一種新的生活方式。除了原有的文創展覽、體驗空間外,更把參觀者帶出博物館建築外,遊走於天台上,走進一種體制外的空間體驗,也同時走進一個兒時記憶的另類院落。

「沿著樓梯走上四樓,峰迴路轉,當你還在猶豫自己是不是走對路時,一抬頭,竹院子就在燈火闌珊處!」這是館方寫在三樓通往天台樓梯前的指示,提醒參觀者可以步出建築走進四樓天台,通過迂迴的動線,越過幾步踏階,不明朗的間接轉折,暗示那兒還有一個值得探訪的有趣空間。

竹院子正式公開於2010年一月的「紙的幸福設計生活美學主題展」,在這之前鐵皮下的天台空間是簡單的工作兼儲藏區,雖有利用卻不盡完善,經過紙藝藝術家劉文瑄的牽線,找來先生蕭有志設計師,透過與館方的多次想法溝通,讓天台不再屈居建築背面,而有機會成為都市人的前院。如今竹院子除了本身就是個精采的空間作品,也是個多功能的活動場域,包含音樂、展覽、座談、演講,用文化事件把人帶上天台,不那麼正襟危坐、不那麼曲高和寡,開展生活美學的另一章。


P1130930.jpg

P1130891.jpg

P1130982.jpg

P1130941.jpg

 

環保竹院子藏身鋼鐵巢穴

天台鐵皮屋之所以變身院子,堅硬的工業材質瞬間軟化,「竹」的介入是影響空間語言的主因。設計者蕭先生說,竹子是一種自然且環保的材料,當空間壽命終止時建築材料將成為廢棄物,此時竹子將可回歸自然或再次利用,不對地球造成負擔。再者竹材的生成也比木料來得快速,沒有植不應伐的問題。因為台灣地處熱帶,本身即為竹材產地,在竹建材的使用上極具在地性,不須浪費多餘運輸能源即可在地取用,在環保節能的推廣使用上更具說服力。竹院子的製造施工出自知名南投竹山竹藝家溫也寒先生之手,竹編面由桂竹切削編織而來,每個竹編面單元為寬四尺長八尺,在現場施作之前已在廠內預製完成,加以彎曲竹管為主要結構,以最傳統簡便的工法繫綁架接,在天台上組成一「顆」嵌入地面五分之四的蛋形,介入的活動即在溫暖的有機形包覆下舉行。

鐵皮斜頂外觀下藏了竹院子,在白天拉開沉重的木格柵鐵門後,院子藤框的弧形開口為微微露出,從另一頭看似一個柔軟的內袋,依偎在堅固的鋼鐵巢穴中,夜裡從竹編交織透出暈染黃光,一顆等待孕育的蛋充滿生命力正蓄勢待發。「臺北市違章建築處理要點規定」中將民國84年1月1號以前的違建界定為既有違建,除所在涉及重大公共安全危害外,原則上不會積極拆除。因此竹院子在設計上保留了原有的斜屋頂鐵皮原型,鐵皮內以內裝皮層的方法覆以蛋形竹編裝修,竹院子擁有獨立結構,不似傳統裝修的施工方法必須以角料固定於原有建築,竹院子與鐵皮之間完全脫開,因此原本鐵皮屋頂下多了隔熱層,空氣利於流通,悶熱也因自然竹材降溫了不少,天台上的院子也有了稻埕的涼爽。也因其完全獨立於空間中的結構工法,讓「竹院子」可以適應於各種空間,甚至可以直接搬運再利用於他處。

P1130887.jpg

P1130874.jpg

P1130934.jpg

P1130939.jpg

 

新的都會文化天際線

樹火紀念紙博物館的代總監周先生說,竹院子裡舉行的活動總是可以自然的融入其獨特空間性格中,異國情調的民族音樂、絲竹演奏爵士的混搭、簡單的吉他音樂創作等,都在竹院子的特殊情調中作了異於以往的展演。每每館方問起前來參與活動的觀眾活動時感受這空間的心得,寧靜、放鬆、自在是常有的標準款答案。何以一個天台上的鐵皮屋可以讓人有如此感受?設計師蕭先生說,每個人上來天台好像就離開了原有的生活常軌,不約而同都提起那些無法完全隔絕的車流聲更襯托了安靜,幾步關鍵的樓梯和轉彎,就從喧囂的凡世躲進了一個鬧中取靜的角落,即使只是位於一個老房子的頂樓天台,彷彿身處世界的末端暫時不會受到打擾,因此身心都鬆弛了下來。雖然初始在選擇竹作為建材之前,並沒有考慮其禪意的內涵,但也許竹院子本身自然的質地和形狀就緩緩釋出使人心神安定的因子,光影流瀉穿梭竹編之間,表演者與觀眾就自然沉浸在其中。竹院子除了館方主動的活動企劃,日後也將開放給民眾租借,讓更多元的活動可以在此發生。

樹火紀念紙文化基金會數年來致力於紙藝文化的保存推廣,現今更廣義的將傳統工藝產業美學,以另一種輕便的樣貌帶進群眾的生活中。「紙」、「竹」、「院子」、「天台」幾個關鍵詞組合出一個介於傳統與都會間的畫面,彷彿院子脫離地面到了天台後更接近天空,雖然再也回不去那個兒時鄉間的記憶,但那可能是更適合水泥叢林的變種創意院落。竹子離開山中暫居頂樓,也意味著時空的變革。在現今高樓建築漸漸取代老舊樓房的同時,從四層公寓漸漸辨識出一種文化符碼,鐵皮屋頂即是最具代表性的特徵。當我們殷殷等待著下個長假能到山間海邊一親原始,不如把握這條已經退縮軟化的文化天際線,生活美學藉此繁殖增生,自然富足將由心底而生。

P1130932.jpg

P1130956.jpg

P1130889.jpg

P1130962.jpg

 

---

→更多樹火竹院子相片

arrow
arrow

    船橋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